最近在读一本书,名叫《犹太致富金律》,作者是美国人丹尼尔·拉平(Rabbi Danlel Lapin),他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犹太导师。该书列出犹太人致富的十大金律,这种叙述结构看上去与很多所谓的励志鸡汤相似,不过,书中的确有些内容还是很有道理的,我就谈一下其中对我颇有触动的两个“金律”。
一个金律是“不要吝惜财富”
丹尼尔指出,犹太人具有热心捐赠的传统,犹太神秘教派的《光明之书》说:“捐钱做善事的人会变得更富有,因为这样做开启了上帝祝福他的通路”。丹尼尔还进一步提出,不仅应当捐赠,而且还应当超出能力地捐赠。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是非理性的,因为自私是人的天性,将自已所拥有的的财富或资源捐赠给他人,显然是违反人的自然本性的。但是,在犹太人的信念中坚持认为,捐钱会吸引更多的钱回流,捐钱不只是行善,也会增加捐赠人的财富。这个观点让人感觉似乎有很强的功利成分,特别是对于无神论的、不信仰宗教的人来讲,更是如此。
但是,丹尼尔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,还是很有道理的,丹尼尔的主要理由如下:
首先,慈善捐赠会让你感觉自已是一个好人,也会让别人对你有比较好的观感,无论是在经济交往还是实际生活中,人们大都不会喜欢跟看起来自私的人做生意或密切交往。
其次,你捐钱之后,必然会与更多的人产生交集和互动,你可能会加入一个组织或团体,选择合适的慈善捐赠方式,去做所有让你变得有用、有帮助和受人注意的事情,你会发现自已认识了更多的新朋友。而正是因为你做的是慈善捐赠,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朋友,相互之间的关系基础会更为和谐自然。
再次,慈善活动还可以帮助训练自已变成有效率的投资者。投资与赌博不同,差劲的赌徒期望每一把都能赢,如果你希望每次投资都获利,投资不会有效果。不管是投资、建立事业,你都必须抱持着不需要赢,却知道自已最终一定会赢的态度,这样才能够从失败中重新振作,继续参与。
我们不妨扩展思维来看,你一定会碰到事业扩大、需要拿金钱去冒险的时候。比如花少许的钱印制名片或宣传品,或者租下价格不菲的办公室,等等,这时,你必须把金钱投入到你有信息的地方。同时,这也是考验你的时刻,你是否能够拿出钱来,把大部分的财产丢在桌上赌一赌?掏钱出来冒险是违反直觉的,却是增加财富的途径。
另一个金律是“永不退休”
丹尼尔认为,把退休当成人生目标非常具有破坏性,好像精神上的病毒,破坏你的人生观,让你采取错误的行动。在我们周围,会有很多人认为,退休以后的生活才是真正的自由生活,工作本身是没有价值的,之所以接受日常的劳作,目的只是为了维持生活,一周工作五天,目的就是为了过剩下两天的周末时光。我对这种观点深有体会,我身边就有不少亲戚和朋友经常会谈及希望能够提前退休,去充分享受人生。而且,我也亲身见证了很多的老年人,早在十多年前甚至二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退休生活,常年过着规律而单调的日子。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退休生活经历,所谓“退休”,就是完全脱离正常工作轨道、工作单位,以及围绕工作环境所营造出来的生活圈子,进入完全自由自在的状态。
丹尼尔指出,犹太教告诉大家,工作是人类满足的来源,人通过工作,来证明自已的价值。人活着就是为了工作,应该享受工作。
有人会说,我真的讨厌自已现在的工作,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自已喜欢的工作或职业,这种想法常常是比较偏颇的。在这个世界上,能够从事自已喜欢的职业是非常少见的,务实的建议是学习爱上你做的事情。你应该注意别人有什么需要,你能满足别人的什么需要。换句话说,要跟着钱的流向走,找到那些报酬良好的项目。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已喜欢某项工作呢?答案很简单:精通它,而且从中得到一定的成就。只要你精通而且获得成就感,你就会喜欢这项工作。成就感代表一个人对别人有用,每个人都需要别人感激他,报酬就是衡量感激程度可靠的方法。
其次,退休观念侵蚀人的坚忍心性。塞缪尔·约翰逊(Samuel Johnson)曾经说过:“杰出的成就不是靠力量,而是靠坚忍”。坚忍表示你有能力听从大脑的指示,而不是听从内心或身体的指示。坚忍像任何运动一样,需要时间和力量培养,这种精神力量可以像体力一样增强。但是,退休的想法是破坏一个人坚忍力量的主要观念,当一个人丧失的坚忍的精神力量时,他的身体也就自然趋于松懈和衰退之中,退休的观念证明,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已趋于归零,人生向上的精彩故事就要结束了。其实,抵达目的地的意义通常不如旅程本身,结束创造性的事业生涯好比关掉汽车引擎。继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,就是带着希望继续走在人生旅途上最好的方式。
山姆·沃尔顿一直到44岁才创立沃尔玛,桑德斯上校直到65岁“退休”后才开始卖肯德基炸鸡。桑德斯不喜欢退休,接下来的15年里,是他漫长人生中最成功、最有生产力的岁月。